需求理论

需求: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某种商品一个给定的价格,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被称为这一价格下的需求,简称需求量

Qd=D(P)Q^d=D(P)

需求规律Law of Demand:一般而言,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会越少;反之,价格越低,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就越多。
价格变动效应一方面,由于收入有限一种商品价格提高,该商品相对于别的商品昂贵,消费者就会减少该商品的购买转而购买其他商品;另一方面价格提高又使消费者的收入相对变少,从而减少相关相关商品的购买
需求曲线的特例
需求曲线特例.jpg

  • a无论价格多高,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保持不变(例:食盐)
  • b对商品价格变动极其==敏感==;价格升高则需求量为0,价格稍降低则需求量无限大
  • c消费者需求随着商品价格增加而提高【吉芬商品】

影响需求量的其他因素

  1. 消费者的偏好
  2. 消费者收入水平
    • 对正常品,消费者收入越高,需求越高;对于低档品收入越高,需求量越少
    • 是否属于低档品因人而异
  3. 其他相关商品价格
    • 对苹果和梨这样的==替代品==,甲价格上升则乙价格下降
    • 对网球与网球拍这样的==互补品==,需求量同升同降
  4. 消费者预期
    • 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上涨,即增加当前需求量
    • 若经济不景气,收入下降,人们则减少消费
  5. 政府的政策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png|350
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上点的变动,价格以外因素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变动
例如:收入增加导致需求增加可视为D1D2D_1 \rightarrow D_2;替代品价格下降导致商品需求减少可视为D1D3D_1 \rightarrow D_3
全市场需求为单个消费者需求函数沿数量轴的横向加总

Qd=D(P)=i=1nQid=i=1nDi(P)Q^d=D(P)=\sum\limits_{i=1}^n Q_i^d=\sum\limits_{i=1}^n D_i(P)

从单个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png|600

供给理论

供给的概念

供给: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一个给定的价格,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被称为该价格的供给量。
供给的表示: 供给表、供给曲线、供给函数

Qs=S(P)Q^s=S(P)

供给规律: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大;反之,商品的价格越低,供给量就越小。
供给曲线的特例
特殊供给曲线.png|325

  • aeg:土地、古董、文物、已故人的艺术品
  • beg:单个厂商对市场供给电、水等公共设施

影响供给量的其他因素

  1. 生产者的目标
  2. 生产技术水平
  3. 生产成本
  4. 生产者可生产的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
    • 如果A,B商品在资源投入上存在相互竞争,那么B商品的价格提高将会导致A商品供给量减少(通常表现为厂家人力,物力等生产资源的转移)
  5. 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6. 政府的政策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商品价格的变动导致供给量沿着供给曲线发生变动
供给的变动: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发生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移动

从单个生产者的供给到市场供给

市场供给曲线.jpg

Qs=S(P)=j=1mQjs=j=1mSj(P) Q^s=S(P)=\sum\limits_{j=1}^m Q^s_j=\sum\limits_{j=1}^mS_j(P)

也就是说,如果每个生产者的供给曲线都向右上倾斜,则该商品的市场供给曲线也一定向右上方倾斜。

市场均衡

最一般含义:经济事物中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供给=市场需求的一种状态。当一种商品的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市场价格恰好使得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等于市场供给量,这一价格被称为该商品的市场均衡价格。

市场均衡的变动

供给不变条件下需求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平移;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平移==
image.png|335
image.png|343
image.png|525

image.png|500
image.png

弹性

弹性的概念

经济学中采用弹性来衡量一个经济量相应于另外一个经济量变动的敏感程度。
变动的百分比加以衡量,并以此定义弹性系数

弹性系数=Δy/yΔx/x弹性系数=\frac{\Delta y/y}{\Delta x/x}

需求的价格弹性

市场商品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做出反应的敏感程度。 通常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对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比值,即以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来表示

以Q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P表示该商品的价格。

该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为Ep=ΔQ/QΔP/P该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为E_p=-\frac{\Delta Q/Q}{\Delta P/P}

(公式前面加一负号以保证系数值非负)

根据价格弹性弹性系数值的大小,可以把商品划分为一下五种类型
image.png

  • Ep=0E_p=0,需求完全无弹性。表明商品价格的任何变动都不会引起需求量的改变
  • 0<Ep<10<E_p<1,需求缺乏弹性。
  • Ep=1E_p=1,需求为单位弹性
  • 1<Ep<+1<E_p<+ \infty,需求富有弹性
  • Ep=+E_p=+\infty ,需求具有无限弹性或完全弹性。在这种情况下,价格的轻微变动就会导致需求量急剧变动
    ==在P和Q给定的条件下,需求曲线斜率dQ/dPdQ/dP的绝对值越大,即相对数量轴而言需求曲线越平缓,价格弹性系数就越大==

影响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几个因素

一、商品的重要程度。 重要商品(柴米油盐)的价格变动与否我们还是会购买,而不重要的商品则不同(如奢侈品),若奢侈品大幅降价,购买会增多,奢侈品的弹性会大一些。
二、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若该商品可替代种类多(可替代程度大),其弹性较大,价格变动时,消费者会选择其替代品,反之则小。
三、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大小。 若比重较大,弹性就大;比重小,弹性就小。(人们对于价格高的商品购买更趋谨慎)
四、调整时间的长短。相对于价格变动,消费者调整偏好、寻找新的替代品等都需要时间。同样的商品,长期看弹性大,短期看弹性小。因为时间越长,消费者越容易找到替代品或调整自己的消费习惯。

弧弹性和点弹性

对于弹性系数中涉及价格(和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ΔP/P\Delta P/P 中的初始值PP,我们规定,在价格变动较大时选择变动前后的中点作为初始点来计算弹性系数;而在价格变动微小时则选用点弹性系数

弧弹性系数:弧Ep=ΔQ/QΔP/P=(Q2Q1)/(Q2+Q1)(P2P1)/(P2+P1)弧弹性系数:弧E_p=-\frac{\Delta Q/Q}{\Delta P/P}=-\frac{(Q_2-Q_1)/(Q_2+Q_1)}{(P_2-P_1)/(P_2+P_1)}

Ep=dQdPPQ=βPQ=βαββ点E_p=-\frac{dQ}{dP}·\frac{P}{Q}= \beta·\frac{P}{Q}=\frac{\beta}{\frac{\alpha}{\beta}-\beta}

很显然==即使在倾斜程度都相同的线性需求曲线上,需求的价格弹性也不相同==
图1-18中P越高,弹性值越大;P越低,弹性值越小。
image.png|350

其他需求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

该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为Em=ΔQ/QΔm/m=ΔQΔmmQ该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为E_m=\frac{\Delta Q/Q}{\Delta m/m}=\frac{\Delta Q}{\Delta m}·\frac{m}{Q}

同样地,也可以利用收入弹性系数的大小对商品进行分类。

  • Em>0E_m>0,正常品。
  • Em<0E_m<0,低档商品。
  • 0<Em<10<E_m<1,必需品
  • Em>1E_m>1,奢侈品。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相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Ec=ΔQA/QAΔPB/PB=ΔQAΔPBPBQAE_c=\frac{\Delta Q^A/Q^A}{\Delta P^B/P^B}=\frac{\Delta Q^A}{\Delta P^B}·\frac{P^B}{Q^A}

同样地,也可以利用交叉价格弹性系数的大小对商品间的关系进行分类。

Ec>0,替代品。Ec<0,互补品。E_c>0,替代品。E_c<0,互补品。

供给弹性

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Es=ΔQs/QsΔP/P=ΔQsΔPPQs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E_s=\frac{\Delta Q^s/Q^s}{\Delta P/P}=\frac{\Delta Q^s}{\Delta P}·\frac{P}{Q^s}

  • Es=0E_s=0,供给完全无弹性。
  • 0<Em<10<E_m<1,供给缺乏弹性。
  • Em=1E_m=1,供给为单位弹性。
  • 1<Em<+1<E_m<+\infty ,供给富有弹性。
  • Em=+E_m=+\infty ,供给具有无限弹性或完全弹性。

影响商品供给弹性系数的因素

  1. 生产者调整供给量的时间
    • 生产者能够进行供给调整的时间越短,供给量变动就越小,因而供给弹性就越小。
  2. 生产者所使用的生产技术类型
    • 生产技术越复杂,生产周期越长,供给调整难度就越大,供给价格弹性就越小
  3. 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
    • 若拥有过剩生产力,则面对价格变动,特别是价格升高,调整供给量就更加容易,因而供给弹性更大

供求分析经典案例

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

支持价格即最低限价,政府为支持某一产品的生产而对该产品价格规定的一个高于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
image.png
原本,均衡价格在EE点,先规定一个高于PEP_E的最低价格P1P_1需求量供给量分别为Q1s>Q1dQ^s_1>Q^d_1出现产品==供大于求==。
于是支持价格需要政府配套措施,即==增加需求或减少供给==(将需求曲线D向右移动到B点,将供给曲线S向左移动到A点)
向该商品的消费者提供补贴、增加对国外的出口或者由政府收购过剩供给等,都可以实现
增加需求的目的;类似地,通过增加税收等手段限制生产,则可以起到减少供给的效果
限制价格又称最高限价,是指政府为了防止某种商品的市场定价过高而规定的低于市场均
衡价格的价格。
假设政府规定该产品的最高限价为PiP_i ,它低于市场均衡价格PEP_E。结果,在P2P_2的水平上,需求量和供给扯分别由该价格水平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C 和H 所决定。由于限制价格低于市场均衡价格,所以==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市场出现供小于求的超额需求状况。
==在限制价格下, 政府往往采取各种方式,如排队、抽签或者凭票供应等,以限制购买量。==

税收效应

image.png|750
==对既定的税收而言,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形状影响到消费者和生产者税负分摊的比例,而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形状又与弹性相关,所以借助于弹性可以进一步说明税负比例的变动==

  • 向食盐或者香烟征收销售税,由千这些产品缺乏弹性,因而税负大部分将由消费者承
    担。
  • 向一种替代品丰富的轻工产品征税, 则税负大部分将会由生产者承担。
    image.png|400
    image.png|350
  • 在需求相同的条件下,如果供给越缺乏弹性,消费者分摊的税负相对越小,生产者分摊的部分相对越大;
  • 供给越富有弹性,消费者分摊的部分相对就越大

薄利多销?谷贱伤农?

  • 如果需求富有弹性时、降价会使得销售收入增加。
  • 如果需求缺乏弹性,降低价格不仅不能使得销售收人增加,反而
    会减少销售收入
    因此,若需求缺乏弹性,为了提高销售收入,商家不仅不应该降低价格,反而应该提价。